在燕山脚下的河北省迁西县有一位钢铁巨人,经过20多年发展,它连续13年位居中国企业500强,是全国最大的型钢生产基地。它就是河北省民营企业的佼佼者津西集团。
津西集团始建于1986年,经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成立,由一个年产14万吨小铁厂发展成如今的规模,总资产由初期的4200万元发展到350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超650亿元,年可产钢1100万吨。
津西集团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9月下旬,《中国冶金报》记者到津西集团采访了中国东方集团董事局主席、津西集团董事长韩敬远,并深入了解了韩敬远带领津西创新、转型升级,实现跨跃式发展、绿色崛起的过程。
走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绿色崛起之路。韩敬远爽快地说:未来五年,津西集团将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发挥优势,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延伸钢铁产业链,发展钢结构绿色地产和装备制造产业,并以实现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前100位为奋斗目标,为钢铁企业绿色崛起、转型升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津西集团能实现跨越式大发展,得益于韩敬远这位企业发展布局的高手。正是他善抓机遇,适逢其时,巧施妙棋,盘活了全局。
锐意改革创新激发企业活力
1992年伊始,韩敬远成为津西掌门人,即对生产经营体制进行大胆改革,走出了一条改革发展之路。
1994年,时任津西铁厂厂长的韩敬远创造性地推出两册一制劳动用工制度,取消合同制和临时工身份区别,被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 津西模式 迅速在全国产生反响,员工生产积极性的提高表现为企业经济效益以每年26%的速度递增,津西钢铁厂也成为地方的支柱企业。
1999年,经河北省政府批准,津西钢铁厂实行股份制改革,成立河北津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韩敬远进一步深化股份制改革,实现了国有资产和员工身份的置换。
2002年12月份,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该公司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
2003年,该公司加快了体制、产品、装备结构调整的步伐,成功挺进中国企业500强行列。
2004年3月2日,拥有津西97.6%股权的中国东方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全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民营钢铁企业。企业不仅获得了急需的资金、拓宽了融资渠道,而且进入了资本运营的历史新阶段。
2009年底,河北津西钢铁集团正式揭牌成立,揭开集团化发展的新篇章。
目前,津西钢铁已形成以钢铁冶炼、装备制造、绿色地产、金融租赁、节能环保、高新技术六大板块为一体,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2015年,该公司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08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98位,中国上市公司500强第190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4位,中国民企制造业500强第18位,河北省民企首位。
调优产品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
多年来,韩敬远领导的津西集团深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力争在开发市场时做到研发一代、储备一代,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
2003年,津西钢铁投资24亿元实施大H型钢工程。该工程于2006年5月份达产,不但填补了河北省乃至华北地区H型钢生产的空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钢铁产品的消费结构,促进了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
2007年,伴随着企业快速发展,该公司又实施了120万吨中小H型钢项目。津西一举成为国内品种最多、规格最全、规模最大的H型钢生产基地。
在此基础上,津西瞄准国内外钢铁市场高新化、专用化、精细化发展的需要,加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推动型钢产品向高、精、优方向发展。
2013年,津西集团引进国外工艺装备和技术,对大H型钢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实施钢板桩技改项目。
同年7月20日,热轧钢板桩试轧成功,产品完全符合标准,可替代进口产品,并先后在沈阳铁路、青岛地铁、南水北调、福建 海峡城 等重点工程上应用。
2013年11月份,津西热轧钢板桩产品成功出口新加坡。同时,津西继续调整产品结构,立足产品差异化,加快型钢新产品开发,对接国内外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用建筑领域,现已成功开发铁路线杆、大规格电力角钢和民宅建筑用钢等专用新产品。
目前,津西主导型钢产品已形成了H型钢、工字钢、槽钢和钢板桩等75个系列、134个规格的产品系列,实现产品高端化、系列化、规模化。 津西型钢产品供应鸟巢、央视新址、杭州湾跨海大桥等国内外重点工程,并远销日本、韩国、美国及欧盟等29个国家和地区,荣获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等称号,津西文字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持续发展
近几年,钢铁业产能过剩,需求增长放缓,钢材的利润空间明显收缩。为应对新形势、新挑战,韩敬远精心谋划企业发展新思路,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金融服务等领域进军。该公司先后在北京、香港、新加坡、深圳、天津等地设立公司,进行规模化运营,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多元化经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津西钢铁非钢产业蓬勃发展,销售收入占其总收入的30%以上、利润占比超过50%。
一是依托型钢优势,延伸钢铁产业链,大力发展绿色钢结构住宅产业。通过与国内高端科研院所合作,津西钢铁成立津西钢结构研发中心,研究、解决钢结构建筑防火、防漏、防腐、隔音、抗震、再生等难题,设计、研发、生产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绿色钢结构建筑产品。通过钢结构建筑,津西钢铁创造了更多的耗钢需求,并开发了多种规格、品种的新钢材产品;通过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修订,还可带动屋面墙体成套、保湿隔热、新能源利用等相关配套产业聚集,实现集群化发展。目前,津西集团研发中心已开工建设,预计于2015年底投入使用。该项目位于河北省迁西县,建筑面积为2.1万平方米,为1座6层纯钢结构建筑,材料均使用津西生产的各种型钢。
二是进军高科技领域。津西钢铁与美国硅谷半导体设计制造领域一流专家团队合作,在美国硅谷注册成立XTALInc(东方晶源)公司,重点开发世界领先的微电领域电子束晶圆检测系统;2014年12月份,该公司在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成立东方晶源微电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致力于提供极大规模半导体产品设计和制造中制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相关设备,力争用3到5年将其打造成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
三是发展智能停车设备等耗钢产业。津西钢铁旗下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的国家 863 课题成果 CPC(连续复合)高速钢轧辊项目,现已进入产品试用阶段。2013年,津西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合作,成立智能停车设备产业化研发生产基地,力求推进智能停车产业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应用。目前,津西首个智能停车设备项目 河北省政协智能立体车库已投入使用。该项目仅占地660平方米,共156个车位,单车位耗钢1吨。
强化节能减排聚力绿色崛起
今年3月2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河北唐山:工业余热供暖节能又治污》节目,报道迁西县利用津西股份、津西特钢的工业余热,成功替代燃煤锅炉实现城镇集中供暖,充分肯定了迁西县及津西推进节能环保、减少大气污染的工作。
韩敬远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能源管理,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津西钢铁在建立用能管控、环境安全保障和水资源绿色循环利用三大体系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生产环境评价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管控平台建设,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大规模组织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深入开展节能减排管理创新。
2008年—2013年,经环保部和河北省环保厅考核,津西钢铁被认定为节能减排目标考核完成单位;2011年,津西钢铁被河北省委、省政府评为节能减排目标考核先进单位;2014年,荣膺全国大气污染减排突出贡献企业称号。
津西在坚持发展与环保并进的主旋律中,制定出台多项严于国家、行业标准的节能环保规章制度。津西钢铁先后投资15亿元配置环保设施,并在烟气排放口全部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并与监控中心联网。在防污治污和推进清洁生产过程中,该公司累计投资10亿元用于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各主要生产环节全部配置水处理和循环利用设施。2014年,津西钢铁吨钢耗新水1.996吨,远好于国家标准和行业平均水平。同时,烧结、炼铁、炼钢产生的除尘灰,炼钢产生的污泥、钢渣,轧钢产生的氧化铁皮,以及炼铁产生的铁渣和水渣等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达到100%。此外,目前,津西钢铁自发电率已达到50%以上,年发电收益达到8亿元以上。
此外,津西集团下属的东方绿源、河北津顺两家节能服务公司,专门从事高新节能环保设备工艺研究开发、回收设备安装、环保除尘工程运营及合同能源管理,探索节能技术开发,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东方绿源已连续两年进入全国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前十名,并获全国节能服务行业最具影响力十大品牌企业中国节能环保领域绿色低碳十大诚信企业称号。